中国汽车业被视为“存在性威胁” 工程公司高管警示


一位工程服务公司的高管指出,中国汽车产业正以更快速度设计车辆和降低成本,成为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存在性威胁”。他强调,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欧美传统车企在创新方面正逐渐落后。

美国密歇根州一家名为Caresoft Global的工程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汽车企业的变化速度令人难以想象。”Caresoft主要为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提供车辆分析服务。该公司分析发现,与传统汽车厂商需要36到48个月才能推出新车型相比,中国企业只需14到18个月。这意味着,中国汽车企业从技术到生产都比传统车企快了三到五年。

此外,中国汽车制造商在车辆设计过程中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大大提高效率。此次演讲是在密歇根的奥本山举行的汽车分析师协会会议上发表的。会场外,Caresoft展出了两辆来自中国比亚迪的车辆:一辆纯电动车和一辆混合动力皮卡——比亚迪“鲨鱼”卡车。这款卡车配备电动驱动系统和一台1.5升发动机,既保证电池持续充电,又提升车辆运行能力。

Caresoft在密歇根州利沃尼亚设有技术中心,专门对这些车辆进行分析。公司创始人兼前通用汽车高管表示:“中国汽车厂商的战略重点与传统汽车厂商明显不同。”传统车企更关注车辆的加速性能、马力和扭矩,而中国制造商则更重视技术创新和车辆的互联互通,比如支持与互联网及其他车辆连接。

他指出,在中国,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更为紧密,而欧美传统企业则更倾向于对供应商采取对抗态度。“比亚迪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采取了几乎与亨利·福特时期类似的垂直整合策略,包括自主生产电池,”他补充说。

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位高管呼吁传统车企必须迅速调整,迎头赶上。“在激烈的竞争中,速度就是我们的唯一战略优势。我们必须快速行动,变革迫在眉睫。”

当天的会议还包括一系列圆桌讨论,话题再次涉及中国汽车产业。“我们的思维方式必须改变,”底特律制造系统公司首席商务官斯科特·西斯拉克表示,“我们正处于追赶的阶段。”

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国汽车制造技术的提升和成本优势的显现,汽车产业链正在向欧洲和北美扩展。中国制造商可能会在北美邻近国家建立生产基地,以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咨询公司中汽透视的创始人闫图(Tu Le)在今年四月的一次网络研讨会上指出:“中国正逐步包围我们。”

他还提到,今年在上海车展上,有来自加拿大的汽车经销商表达了对中国车辆的兴趣。未来,北美市场可能迎来更多中国制造的汽车,将对现有汽车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原始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