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AI)设备的开发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到目前为止,许多项目都未能取得理想的成功。例如,“Humane AI Pin”这类设备,虽然设计新颖,但实际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尚未在市场上赢得广泛认可。就在科技界一片期待中,两位重量级人物——设计大师乔尼·伊夫和科技创业先锋山姆·奥特曼——因合作创建一款全新AI产品而成为焦点。这不仅令人联想到未来或许会出现配备ChatGPT人工智能的智能手机,但实际上,他们的目标似乎更为宏伟,也许是在重新定义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方式。
最近,OpenAI发布了一段长九分钟的介绍视频,名为“山姆和乔尼介绍伊夫的设计公司”,视频中展现了他们的构想和最新研发的原型。视频一开始,奥特曼就表示:“我认为我们有机会彻底重新想象一下使用电脑的方式。”伊夫则介绍了其公司的使命,旨在打造一系列帮助人们利用AI创造各种奇迹的设备。视频中还提到,他们正在测试一种由伊夫设计的新型原型。这款设备被奥特曼称为“有史以来最酷的科技”,虽然他没有透露太多细节,但从视频中散落的线索可以判断,这将是一款不同以往的创新产品。尤其令人期待的是,这款装置可能是没有屏幕、通过语音交互的穿戴式设备——这类设备近年来屡次在科技创业的尝试中失败。曾经的“Humane AI Pin”和“兔子R1”就是两个典型例子。
“Humane AI Pin”可以被比作科幻作品中的通信徽章,夹在衣服上,在待机状态下随时准备应答。它在许多方面都显得超前——用户可以通过它向AI问问题、播放音乐,还能利用集成的摄像头识别面前的场景并回答相关问题。它甚至还可以发出激光,将菜单投射到手掌上,用户通过手势与之互动。与之类似的“兔子R1”,则是体积更小、可以放入口袋的设备。
虽然这些设备都富有创意,走在时代前列,但都存在一些根本性的缺陷。这些失败的教训值得伊夫和奥特曼在开发新产品时借鉴。以下是五个他们必须避免的经典错误。
第一,屏幕的重要性。有一句话说得好:“有时候,屏幕仍然是必不可少的。”“Humane AI Pin”试图用AI和互联网的强大结合来替代智能手机,号称让人们摆脱繁琐的屏幕和沉迷的应用,但实际上这很难实现。在现实中,我们习惯了通过屏幕与周围的人和信息进行交流。如果新设备可以整合到现有的屏幕之中,或者能以某种方式附着在屏幕上,那会更靠谱。因此,无论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屏幕依然在未来的AI设备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第二,价格要合理。任何新产品的推广都离不开价格因素。过去那些“AI设备”之所以难以普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昂贵。我们已经拥有一部昂贵的智能手机和相应的数据套餐,再买一台价格不菲的智能设备,恐怕难以让消费者接受。“乔尼·伊夫”设计的苹果手机和MacBook Pro虽然影响了一代科技,但这些产品价格一直偏高。新设备如果价格过高,不仅会限制其市场份额,也会让潜在用户望而却步。因此,产品必须在保证功能的基础上,定出合理的价格,才能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
第三,语音交互必须流畅自然。近年来,AI的语音识别和交互技术进步很大,比如ChatGPT的高级语音模式和“光锥”模式,用户感觉像在和朋友交谈一样自然。如果新设备的语音功能不能做到自然流畅,出现迟疑、停顿或理解错误的情况,就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为了赢得市场,语音交互的流畅性、准确性和自然度都要做到极致,无缝衔接,才能吸引用户长时间使用。
第四,绝不能出现“幻觉”问题。所谓“AI幻觉”,就是模型会杜撰事实或制造虚假信息。这一问题近年来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在最先进的模型中也难以避免。研究显示,某些模型在回答涉及公众人物的问题时,有多达三分之一的回答都出现了虚假信息。而且,越是复杂、越深入的推理过程,越容易出错。假如“伊夫”与“奥特曼”设计的设备也会出现类似问题,就会大大削弱用户的信任。为了确保新产品的可靠性,必须从源头开始,严格控制错误信息的产生,保证所用模型不会虚构事实。
第五,设备必须支持离线工作。现有的“Humane AI Pin”需借助互联网才能正常使用,一旦断网就变得毫无用处。这个问题曾让许多科技创业者头疼不已。理想的方案是,设备可以依靠本地处理能力,一部分功能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继续运行。这样,即使在偏远地区或没有网络覆盖的地方,也能保证设备正常使用。苹果的高管们曾提到,未来或许十年内,人们可能都用不上iPhone了。这充分说明,未来的AI设备必须具备强大的离线处理能力,才能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总结来看,科技的发展永远充满挑战。前车之鉴告诉我们,想要打造一款真正创新、受欢迎的AI设备,不仅要在技术上下功夫,还要避免历史上的错误。希望伊夫和奥特曼在2026年推出的产品,能成功跳脱“失败陷阱”,引领人类与AI的交互迈入新纪元。毕竟,没有谁愿意再次看到一款市场失意、前景不明的AI设备再次沉寂下来。未来值得期待,也需要他们共同努力,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