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校千名学生利用人工智能作弊被查


近日,一项调查揭示,近年来,英国多所高校有数千名学生被发现利用人工智能工具“作弊”,而传统抄袭行为则明显减少。这一变化引发了教育界对未来考核方式的深刻思考。

据调查数据显示,在2023至2024学年,约有7000起利用人工智能工具“作弊”的案例被确认,每千名学生中就有5.1人涉及此类违规行为,比2022至2023年的1.6人明显增加。到今年5月的数据显示,预计相关案例会再次上升,达到每千人7.5例左右。不过,专家指出,实际的作弊人数远远高于统计数字,因为很多作弊行为尚未被发现。

人工智能工具的崛起,给大学的考核带来了巨大挑战。过去,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是抄袭,即学生直接复制他人作品。而现在,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变得日益先进,学生可以通过自动写作软件轻松生成几乎完整的作业,极大地降低了抄袭被检测出的可能性。而传统抄袭的案例逐年减少,从2022年的每千人19例下降到2023-24年的15.2例,预计今年还会降到8.5左右。

英国一些高校对此表示,许多学生已经开始使用各种AI工具进行作业辅助,包括生成想法、组织结构、提供参考文献等。据自由信息法调查,已有131所高校提供了近五年的学术不端行为数据,但仍有超过27%的大学尚未将人工智能误用作为明确的违规类别,这反映出教育界在应对AI作弊问题方面仍在摸索。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作弊行为可能未被发现。一项由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进行的调查显示,有88%的学生在学术评估中使用过AI。有研究发现,使用AI检测技术的准确率很低,甚至达到94%的评估未能识别出AI生成的内容。学者认为,AI检测与传统抄袭检测技术不同,难以判断一段内容是否由AI生成,特别是在学生对生成内容进行改写和“人性化”处理后。

面对日益复杂的作弊手段,学界呼吁教育方式的改革。部分专家建议减少单纯依赖书面作业和考试,转而强调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等“AI难以取代”的技能,同时增强学生对新兴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些在英国的学生也分享了自己使用AI工具的经验。例如,一名商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表示,用AI生成想法和结构后会进行再加工,避免照搬照抄。而另一名音乐商业专业的学生则提到,AI主要用来梳理思路和结构,有些同学甚至利用AI“人性化”内容,让生成的文本听起来更像人写的。

此外,科技公司也将学生作为AI工具的重要用户群。例如,谷歌为高校学生提供“智子”工具的免费升级服务,OpenAI在美国和加拿大也提供学生优惠。教育专家指出,评估应该更多关注无法被AI取代的技能,比如沟通表达和面对新技术的应变能力。未来,高校需要在保障学术诚信的同时,合理利用科技助力教育发展。

政府方面已宣布将投入超过1.87亿英镑,推动全国技能培训计划,并发布关于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指导意见。官员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巨大潜力,可以推动教育变革,但也需谨慎应对其潜在风险,为学生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资料来源:英国《卫报》)

[原始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