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硅谷的科技公司纷纷将智能眼镜作为下一波发展的热点,试图再次掀起一轮科技革命。十多年前,谷歌推出的“谷歌眼镜”未能获得广泛认可,而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眼镜正迎来全新的机遇,或将成为未来人们生活的重要工具。
回顾过去,早期的智能眼镜主要具备摄像、语音助手等基础功能,但设备笨重、续航不足、外观不时尚,难以普及。比如,十年前的谷歌眼镜因为屏幕太小、续航短和价格过高,没有引起大规模消费热潮。同样,其他品牌如亚马逊的“Echo Frames”、Meta的“瑞贝斯故事”系列虽然方便了听歌和拍照,却没有提供太多额外的创新。
现今,不少公司通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力求打造更智能、更实用的“未来”眼镜产品。比如,去年,我试用了一款基于谷歌软件的试点眼镜,借助其内部的“Gemini”助手,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或眼中的内容获得酒类调制建议,甚至还能记住你看到的内容,随后根据记忆提供相关信息。在Meta的瑞贝斯Meta AI眼镜中,用户可以问是否某个辣椒品种辣,或实现多语言实时翻译,自上市以来销量已达两百万副。
行业专家普遍看好未来市场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调研公司ABI Research预测,到2026年,智能眼镜的出货量将从2024年的大约330万副激增至近1300万副。市场研究机构国际数据公司也估计,由Meta主导的智能眼镜在2025年市场规模将从8.8百万台扩大到近1400万台。
未来,除了已知的品牌,苹果也在积极布局智能眼镜,预计明年推出竞争产品。而亚马逊也在考虑推出类似Meta的摄像眼镜,用于智能家居和日常生活中。科技巨头们认为,人工智能与新型硬件结合,将带来更丰富的使用场景,例如:通过摄像头识别周围环境、实时回答用户问题、增强现实显示信息等。
许多科技公司还在不断探索AI助手在智能眼镜中的应用,如OpenAI的聊天机器人和谷歌的搜索与“Gemini”应用,正逐步为智能眼镜提供技术基础。这些应用利用手机摄像头进行环境识别,帮助用户快速获取信息。
不过,智能眼镜是否能够普及,也面临一些挑战。隐私安全是一大难题,录制视频、拍照引起的隐私顾虑难以忽视。虽然设备都有提醒灯光,但公众对隐私的担忧仍在。同时,用户是否愿意每天佩戴如此新奇的设备也值得考虑。目前,一副普通的智能眼镜售价大约在300美元左右,虽然比苹果售价较低,但在消费者逐渐减少在“附属技术”上的支出的大环境下,市场前景仍需观察。
面对未来,科技公司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智能眼镜或将逐步取代手机,成为人们新一代的沟通、生活和工作工具。虽然短期内难以全面普及,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丰富,智能眼镜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各大科技巨头都在抢抓这一趋势,争取在未来的科技舞台中占据有利位置,避免错失潜在的“下一个巨大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