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研究,一些广为人知的死海古卷或许比过去的估计更为古老。该研究结合了碳14年代学和人工智能技术,重新测定了古卷的年代,为学界带来新的突破。
死海古卷是在1947年由贝都因牧羊人在约旦河西岸的犹大沙漠偶然发现的。考古学家随后在靠近古城基哈尔巴特·奎姆兰(Khirbat Qumran)的一些洞穴中,从11个洞窟中找到了数千块碎片,属于数百份古文献。这些古卷主要用希伯来语书写,采用羊皮纸和莎草纸,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为了解古代犹太教和早期基督教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些古卷就像一部“时光机”,让人们得以窥见数千年前人们阅读、书写和思考的样子。它们是研究历史的实物证据,无论你信仰何种宗教,甚至不信宗教,都能从中看到一本影响了数千年的经典——圣经的源流和演变。事实上,约有一千份古卷中,有一百多份是所谓的“旧约圣经”片段,是现存最古老的希伯来圣经副本。
然而,绝大部分古卷都没有明确的年代标记。早期的估计依赖于古文字学(古文书的写作风格研究),认为古卷年代大致在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二世纪之间。直到最近,研究团队运用新技术对部分古卷进行了碳14放射性碳定年,发现一些古卷的年代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末,比之前的估计早了约一百年。这意味着,这些古卷可能比我们原先想象的更古老,提供了关于古代人类文化和宗教活动的更早记录。
这一发现令人振奋。由于古卷保存的年代更为古老,学者们可以重新思考古卷的形成、流传和使用方式。例如,一段来自但以理书的古卷曾被认为是公元前二世纪的作品,但新的碳14分析确认其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代。类似地,传述传道书内容的一份古卷,其年代也由之前的公元前175至125年,提前到公元前300到240年之间。
除了碳14测定方法外,研究团队还开发了一种名为“以诺”的人工智能系统。这款AI通过学习已有的古文献影像,能够较准确地判断未经过碳14分析的古卷的年代。实验显示,“以诺”在正确估计古卷年代方面达到了85%的准确率,有时还能给出比碳14更为细化的时间范围。这意味着,未来,人工智能可能取代传统的破坏性碳14测定,成为古卷年代鉴定的全新工具,不仅不用割取宝贵的古文材料,也能实现快速、非破坏性的分析。
学者们对于这一成果都表示认可。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希伯来圣经与第二圣殿时期犹太教研究教授夏洛特·亨佩尔认为,结合人工智能和碳14数据,可以使古卷年代的测定更加精准。这不仅推动了古文字学的发展,也为历史学、宗教学等多个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一些专家也指出,虽然人工智能的应用令人期待,但还需要更多的数据和验证,才能全面替代传统的碳14技术。毕竟,古卷的年代鉴定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丰富的古文字知识和经验积累。然而,这一科研尝试无疑为古代文献的年代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也为古卷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总之,这项结合了人工智能与放射性碳定年的前沿研究,不仅让我们对死海古卷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推动了古文献年代学的革新,标志着人类解密远古文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