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欢迎来到智博连线,收听最完整的战争史。今天我们讲一下汉谟拉比的征服。
话说公元前18世纪之交,美索不达米亚这片两河流域,城邦林立,战事纷繁。巴比伦,原本只是这众多城邦中的一个不起眼小国,却在第六任国王汉谟拉比的手中,一点点聚合了周边各路势力,逐步成为一方霸主。
汉谟拉比,从公元前1792年即位,继承了父王辛-穆巴利特的基业。彼时,北有亚述虎视眈眈,东方有强大的埃兰,南有富饶的拉尔萨和埃什努纳,局势极其复杂。前二十年间,汉谟拉比修筑城墙,扩建庙宇,安抚民心,国力稳步提升。但到了约公元前1766年,埃兰为夺取扎格罗斯山脉的商路,率众联军南侵大平原,一时间摧毁埃什努纳等多个城邦,威胁甚巨。
埃兰人野心不止,他们还意图挑拨巴比伦与拉尔萨的关系,企图坐山观虎斗。幸得汉谟拉比和拉尔萨国王识破阴谋,联手抵抗埃兰兵锋。虽说拉尔萨出力不多,汉谟拉比心中难免不悦,遂于前1763年发动南征,铲除拉尔萨割据。统一两河下游,巴比伦霸业初成。
然而,南线有进,北方却风云突变。正当汉谟拉比征战南方时,北方城邦群起动乱。他迅速北上,平定纷争,先后夺取埃什努纳及其余北方城邦。昔日盟友马里城也未能幸免,应声而降。经过数年鏖战,到公元前1758年,大部分两河流域已悉数归巴比伦麾下,唯有叙利亚的阿勒颇与卡特纳依旧独立。
汉谟拉比的雄心,不仅在疆土扩张上,更体现在法制建设。他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刻于巨石之上,宣示公正与秩序。法典“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虽被后人视为残酷,却是古代社会维系秩序的重要基石。法典的内容涵盖民事、刑事、商业等诸多方面,体现了国家治理的智慧。
经过这场旷日持久的征服战争,巴比伦从昔日小国华丽转身为横跨两河流域的强大帝国。汉谟拉比最终大约于公元前1686年辞世,留下了令后世景仰的丰功伟绩。然而,虽有宏图霸业,其后继者却难续大统,帝国终走向衰亡。
这就是汉谟拉比的征服,一段既有战争刀光剑影,又有法典典章辉煌的历史传奇。谢谢收听。自古知兵非好战,从来忘战必陷危。让我们了解战争,珍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