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欢迎来到智博连线,收听最完整的战争史。今天我们讲一下商灭夏的战争。
话说商灭夏之事,发生在距今约三千六百年前,公元前1600年左右。那时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统治了四百余年。然而,到了夏桀时期,统治早已风雨飘摇。夏桀贵为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却因骄奢淫逸、犬马之劳,宠信妺喜,重用奸臣,残害忠良,荒废政事。据《竹书纪年》载,夏桀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玉门,奢靡无度。且据《通鉴外纪》记载,夏桀为酒池肉林,耗费民力财物,导致民不聊生,诸侯反目。夏民怨声载道,诅咒他“时日曷丧,予偕汝皆亡”,可见其暴政已至极点。
与此同时,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渐崛起,商汤继位后,将中心迁至南亳,励精图治。贤臣伊尹、仲虺辅佐汤王,先施以“先为不可胜”的策谋,有的放矢地削弱夏权势。伊尹更数次潜入夏都斟鄩为间谍,查明夏朝“上下相疾,民心积怨”之乱象。
商汤先后出兵征讨夏诸属国葛、韦、顾、昆吾,逐步扩大商的实力。待到夏桀误判形势,率九夷大军欲讨伐商时,伊尹建议商汤假意谢罪,暂且顺从以养精蓄锐。
不久夏桀斩杀重臣,朝中大乱,九夷部队不愿出动,民心涣散。商汤察觉良机,于是拒绝纳贡,举兵讨夏。
鸣条之战,正是在此时爆发的。鸣条,即今山西运城夏县西一带,或河南洛阳附近。商汤夙兴夜寐,誓师动员,选精锐兵卒六千,良车七十乘,联合诸侯,共同抗击暴政。汤军采取战略大迂回,从夏都西侧奇袭而来。夏桀匆忙应战,兵力虽雄,却因内部分裂、民心丧失,终难支撑。
双方在鸣条激战,商军锐不可当,一举击溃夏主力。夏桀败退三鬷,继而逃向南巢,终因病逝。商汤乘胜攻灭三鬷,冬历践土,召集三千诸侯于景亳,宣布统一天下,从此商朝取代夏朝,成为天下共主。
此役,历代传为“汤武革命”之始,《易·革·彖辞》称其“顺乎天应乎人”,突显天命变革之意。鸣条之战不仅是中国古代以暴力推翻腐朽政权的首次大型战役,也首创了“伐谋、伐交、伐兵、用间”以速战取胜的战略样态。
这一场商灭夏的战争,标志着中华文明政治格局的重大变革,也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兴亡的深刻启示。
谢谢收听。自古知兵非好战,从来忘战必陷危。让我们了解战争,珍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