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欢迎来到智博连线,收听最完整的战争史。今天我们讲一下周季历攻余无戎之战。
话说商朝末年,位于西部的周国,正值季历君主治下,国力日渐强盛。此时,东边商朝四周,数族纷扰,其中之一便是余无之戎,亦称徐吾氏——这支戎族活跃于今山西屯留西北一带,常南下掠夺商周疆域,祸害百姓,成为威胁周边政权的劲敌。
事情要从文丁二年说起,那一年,季历率领军队南征燕京戎,虽大举出兵,但不幸遭遇沉重失败,狼狈而还。此役虽败,却是季历卧薪尝胆,潜心修整,反思兵法,蓄积国力。两年以后,也就是文丁四年,季历再次发起北上之师,目标直指余无戎的腹地。
这一次,周军士气高昂,军纪严明,季历调兵遣将,巧布阵法,运筹帷幄,终于在战场上迎来转机。周军与余无戎激战数日,利用兵力优势和地形,发挥骑兵之威,迅速击溃戎军。余无戎军队大败,溃逃远遁,周军乘胜追击,完成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战后,商王文丁闻讯大喜,封季历为“牧师”,这一称号表示对他军事才能的极大肯定,也反映了周国在商朝框架下的地位提升。然而,此后周与戎族的冲突并未真正停息。直到周定王十七年,即公元前590年,周朝再次对另一支戎族——茅戎发起讨伐,结果遭遇徐吾氏的抵抗,反被击败,显示戎族虽败犹强,给周国治理边疆带来了持续挑战。
这场周季历攻余无戎之战,不仅是周国军事史上的重要一役,更体现了古代诸侯国与戎族间复杂纷争的缩影,也释写了中华文明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历史篇章。
谢谢收听。自古知兵非好战,从来忘战必陷危。让我们了解战争,珍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