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著名人工智能专家、LandingAI和deep learning.ai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吴恩达在拉斯维加斯的亚马逊Re:MARS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深入探讨了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我们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一项热议的话题便是“ vibe编码”。这一概念起源于人们对简单让计算机自主完成任务的期待,像安德烈·卡帕蒂所倡导的“只要让机器干活,自己躺着享受”的想法逐渐被大众接受。这也催生了“ vibe编码”——也就是说,未来我们不再需要掌握复杂的编程技巧,只需向人工智能提出请求,计算机就能帮我们完成各类任务。
这种趋势极大地推动了技术的普及,让更多非专业人士有机会参与到技术开发中来,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编程是否仍然必要”的讨论。吴恩达提到,尽管AI可以帮助减轻码农的负担,但开发一款完整、稳定的软件依然需要人类的参与——在实际操作中,程序员必须不断调整、修正AI生成的代码,确保软件运行正常。
他分享了一个实例。有一个团队试图用人工智能从零开始开发一款游戏,他们先尝试让AI自动写代码,但一开始遇到很多错误,比如按钮无反应、程序崩溃等。经过多轮沟通和提示,团队引导AI逐步修复了错误。最终,通过反复微调和自然语言指令,花费了十四次迭代后,制作出了令他们满意的游戏版本。这一过程表明,未来的开发更多的是与AI合作,发挥人的引导和创造力,而非完全依赖机器完成所有工作。
在“想象力行动”研讨会中,吴恩达还回顾了自己丰富的学术经历,包括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工作,他认为科技的核心在于不断创新与合作。
谈到编程的未来,吴恩达强调,虽然人工智能使编码变得更容易,但他个人依然重视基础技能。他指出,从最早的打孔卡片到COBOL等早期编程语言,技术不断演变,但技术的本质——能够理解和操控工具的能力——始终没有改变。他坚信,在AI的帮助下,具备编程能力的人才将更具竞争力,甚至更容易获得高薪。
他还批评了近期一些不负责任的建议——比如有人建议不必学习编码——他说这是一种“糟糕的职业建议”。毕竟,学习编码不仅能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AI技术。
当谈到行业内的热炒与担忧时,吴恩达指出,部分对开源技术的误解和过度宣传,容易让公众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他提倡用沙箱等安全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并鼓励推广开源技术,让更多人受益。
未来的技能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吴恩达强调,有能力激发和引导大型语言模型的“提示技巧”,以及基本的编码知识,将成为职场竞争的重要资本。他预测,随着AI变得越来越强大,懂得编程和安全的专业人士将有更大的优势。而能成为“10倍程序员”的人,也更有可能获得高收入,因为他们高效、创新,能节省大量时间。
他也提到,大学在这场变革中面临挑战——资金不足、资源有限,但培养懂技术、善于合作的人才依然是重点。无论未来科技如何发展,吴恩达坚持: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习一些编程基础,即便不一定要每天写代码。
总结来看,人工智能正重新定义软件开发和职业要求。未来的工作场景将会是人与AI深度融合的时代。吴恩达认为,这种工具的普及让我们都能成为“10倍”的高效工作者。面对未来,让我们保持学习的热情,迎接科技带来的无限可能。